我們都知道,再生塑料具有致癌性,而且我國也已經規定禁止在食品包裝中使用再生塑料。但是如今在水果批發市場上,卻常常出現“再生水果箱”。這些“再生水果箱”只是經過了回收-粉碎-注塑等一些加工程序,并不能完全保證使用安全。
“再生塑料具有致癌性,再重復使用這種再生的水果箱,存在安全隱患。八家子地區被加工的水果周轉箱,每天大約有數萬只,這些水果箱不僅僅只是被加工一次,有的水果箱被加工了十幾次,危害性肯定更大!”
7月14日,有市民反映,八家子地區的很多水果周轉箱都是“再生”的。據了解,粉碎機將水果箱粉碎成大小不等的碎料,再注塑成大小不等的水果箱,水果箱“再生”已經不是秘密。
投訴:有人加工出售再生水果箱
市民劉先生向沈陽晚報新聞熱線96009反映,在八家子水果批發市場的東貿路一帶,有大量的被回收塑料箱子,這些塑料箱都是水果周轉箱,現場有加工點對這些水果箱進行粉碎加工。“他們每天一大早就開始生產,有的加工點還需要加班加點,一直工作到半夜。”劉先生說,粉碎塑料加工的聲音特別大,非常打擾附近居民休息。
劉先生說,機器開動時的噪音十分巨大,即使面對面站立,也需要大聲喊叫,對方才能夠聽到。而機器粉碎塑料時,會產生強烈的嗆人氣味,他認為這種刺鼻的氣味具有致癌性。“我上網查找了一下,再生塑料確實具有致癌性,再重復使用這種再生的水果箱,存在安全隱患。”劉先生說。
向劉先生了解得知,在八家子地區被加工的水果周轉箱,每天大約有數萬只,“這些水果箱不僅僅只是被加工一次,有的水果箱被加工了十幾次,危害性肯定更大。”劉先生說,很多市民只看到光鮮的水果,卻很少注意到水果周轉箱的問題。
暗訪:三家加工點個個生意興隆
按照劉先生提供的信息,7月14日,來到東貿路,由珠林路剛剛拐入東貿路,就看到路邊堆放了大量的水果周轉箱,沿東貿路向東行進,只見路邊堆積的水果周轉箱數量增多,在“中房上東花墅”居民小區一帶,看到等待加工或等待出售的水果周轉箱的數量約幾萬只。
一輛貨車上已經架設了一臺粉碎機,一男三女正在圍著粉碎機忙碌著。觀察看到,等待粉碎的水果箱已經堆積成小山,水果箱被從機器上部填入,粉碎的碎料則從機器一側流出。水果箱的粉碎料大小不等,最大的碎料約火柴盒大小,小的粉碎料則如同粉末。現場氣味巨大,如同電線受熱后發出的刺激性氣味。由于噪音巨大,只得與正在現場加工的女工“大聲喊叫”著對話。
問:“粉碎了做什么用啊?”
女工:“加工水果箱。”
問:“有毒吧?”
女工:“沒有大問題,在外面放半天就沒味了。”
問:“怎么賣呀?”
女工:“這個得問老板,好像是一兩千塊錢拿吧。”
在距離這處加工點東側一百米外,還有兩個緊緊相鄰的粉碎機加工點。加工點老板說,這條街上有好幾家加工點,生意都還不錯,加工點既回收水果箱,也出售再生的水果箱,“小一點的一塊錢,大的兩塊錢。”據悉,三家加工點的生意都很興旺。
再生水果箱
加工點老板說,塑料水果箱都不太“結實”,用一次就得回爐。“賣給我們后,先在這里粉碎,再注塑成大小不等的水果箱,就賺點加工費。”加工點老板說,目前一共可以加工出4種顏色的再生水果箱。
內幕:再生水果箱早已不是秘密
就在這時,一輛機動三輪車停靠在加工點前,三輪車駕駛員詢問再生的水果箱價格,得到的答復是,再生的水果箱“小一點的兩塊錢,大的三塊錢”。 隨即向加工點老板求證,得到的答復是,每加工一個再生水果箱,都可以賺一元錢利潤。
與機動三輪車司機聊天得知,八家子地區有大大小小的水果批發市場多個,外地運送來的水果,需要在本地再包裝出售,因此塑料周轉箱有了巨大市場, “一天使用幾萬個不成問題”。三輪車司機說,僅他每天購買的再生水果周轉箱就有千八百只,因此每天出售的再生水果箱不會少于萬只,“都是再生的,這也不是什么秘密,反正也不是直接吃肚子里,就是有點味。”三輪車司機說。
據了解,塑料制品的加工過程中需使用色粉、填料、玻璃纖維等,這些物質可能導致人體過敏,而吸入呼吸道更可能導致嚴重的急性或慢性疾病。此外,聚甲醛、聚氯乙烯、聚苯醚等多種塑料,加工過程中均可能發生熱分解現象,產生的氣體對人體可能有一定毒害作用。
2012年,環保部、發改委以及商務部發布“廢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規定”,規定提出11項禁令,其中明確禁止在居民區加工利用廢塑料。規定提出,廢塑料加工利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規定及《廢塑料回收與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以防止二次污染。
國家出臺的這一政策不僅可以帶給人們相對安全的生活環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壓那些不經過正常生產秩序的違規塑料廠家,能夠有效的減少危害人類健康的再生塑料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