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在贛州市紅旗大道一家百貨店內,散裝稱重區的蘋果、梨等貨架上,隨處可見被撕下的卷連袋。在超市收銀臺前,記者觀察了半個多小時,只有少數中老年人自備環保購物袋,多數市民在購買較多物品時,主動提出購買塑料袋。一名滿頭白發的老年人用環保袋裝好所買物品準備離開時,記者上前,老人稱,她出門購物都習慣帶環保袋,這樣既方便也省去買塑料袋的費用。“家里年輕人可不會帶環保袋出門。”老人似乎看懂了記者的疑惑,如是說。
在贛州市八一四大道一家超市,也出現了類似現象:多個貨架上隨意放著被撕下的卷連袋。記者觀察發現,部分市民在選購商品時,一些已有外包裝袋的商品,也再套上一個卷連袋裝著;被他人遺棄在貨架上的卷連袋,即便完好無損,也較少人使用,而是隨手又拿一個新的卷連袋。在該超市收銀臺前,除了普通塑料袋外,超市方還提供了環保塑料袋。但工作人員介紹,可能由于環保袋價格比較高,1.9元一個,購買的市民比較少,多數市民選擇購買0.2、0.3元一個的普通塑料袋。
在沙河鎮站東農貿市場,每個攤販都準備了塑料袋,遇到顧客購買的東西多時,攤販還主動多提供幾個塑料袋。提起“限塑令”,一名攤販說,“別的攤販都免費提供塑料袋,我要是不提供,顧客肯定不樂意,生意都得受影響。”
走訪中,在各大商場、百貨超市,關于限制使用塑料袋的宣傳標語幾乎不見蹤影,部分小超市為留住客源,仍免費提供塑料袋。這背后,意味著仍有大量塑料袋在市場上流通。據紅旗大道一家百貨店店長楊先生介紹,“限塑令”剛開始實施時,攜帶環保袋出門的市民較多,那時“限塑令”有一定效果。但近年來,市民逐漸養成用卷連袋代替免費塑料袋或是買塑料袋的習慣,甚至浪費卷連袋。據統計,僅上個月,該超市便賣出9000個塑料袋,工作人員透露,該數字比起其他同類百貨店賣出的數量,還算少的。
長期關注環保,提倡低碳節能的市民劉先生認為,“限塑令”它本身帶有“雙刃劍”的效果,對商家來說,有償使用塑料袋成了商家牟利的一個方面,對市民來說,0.3元一個的塑料袋費用不算貴,要真正讓“限塑令”起到作用,有賴于監管部門的管控及市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只有市場上嚴格控制塑料袋的供給,加之市民形成自覺備環保袋的習慣,“限塑令”才能繼續發揮它的作用。(來源:贛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