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二季度之后,國內各大鈦白粉粉生產企業不斷提高鈦白粉市場價格,大部分鈦白粉企業都看好下半年市場發展。但是如果我們從宏觀經濟的走勢來看,近期人民幣持續小幅貶值,導致國內鈦白粉企業進口鈦精礦企業的成本不斷上升,提高了鈦白粉企業的運營成本,為了保證企業的盈利處合理階段,國內鈦白粉企業只能提高鈦白粉產品的價格。
無計可施 國內企業不斷提高鈦白粉產品價格
從下游市場對鈦白粉產品的需求量來看,在鈦白粉的應用領域,60%的鈦白粉產品都應用于涂料行業,所以說涂料行業才是國內鈦白粉產品的最大需求端。然而,近年中國涂料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自2006年以來,國內涂料行業產量增速在不斷的走低,也就是說國內涂料行業的產量將會從增量市場逐步轉向存量市場或者是減量市場,江雪在國家化工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主辦的2016年鈦白粉市場發展及營銷論壇交流會上,對此觀點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那么現在需要我們考慮的問題是,在國內市場需求從增量變為減量的時候,國內鈦白粉企業未來將如何應對,這才是目前鈦白粉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那么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來看看國內涂料市場為什么會從增量變為存量或者是減量,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才能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據市場總監江雪介紹,從2005年到2016年,國內涂料產量近3倍,如此快速發的背景是涂料企業大規模建廠,新生企業越來越多,很多涂料企業在建廠的同時,沒有對周邊市場需求量以及目前發展現狀進行全面的了解,缺乏對市場需求量的研判能力,盲目性建廠投產。使得國內涂料行業產量快速增長,而最終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環保問題,企業間惡性競爭等等,當利益和產品質量發生沖突時,很多時候都是產品質量讓位于利益,所以就造成了產品質量不斷下滑。此時此刻,大家也許還沒有感覺到涂料行業對鈦白粉市場有什么影響,但是隨著外企業不斷收購國內涂料企業,就對鈦白粉企業的需求量產生了影響,由于目前國內鈦白粉產品的質量與外國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很多外資涂料企業所使用的鈦白粉產品都是進口國內,這就吃掉了一部分國內鈦白粉企業的市場。
另外,一個新政策的出臺,對鈦白粉企業的市場需求量變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就是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不是針對于某一個行業,而是近數十年以來,各行各業只注重于量,而忽略了質,雖然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增長點,但是名聲卻越來越不好,什么山寨、仿制、復制等等頭銜都被加到了我們這個國家的身上,由于政府決定開始踩剎車了,這就出現了目前供給改革。
供給側改革一出臺,受到了很多涂料企業的青睞,像之前的齊魯油漆、三棵樹涂料、浙江天女制漆、美涂士等等涂料企業,都把之前的固定式的采購模式,改成了目前的公開招標,通過這種公開、公平、公證的競爭方式,讓高性價比的企業脫穎而出。說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知道未來涂料企業需要什么的鈦白粉產品,需要和什么樣的鈦白粉企業合作了吧。
涂料企業對鈦白粉產品質量要求在不斷的提高,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鈦白粉企業不要在價格上競爭,要在價值上競爭。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方案中你那一部分。我們在接受每一筆業務訂單的時候,首先要明確一點:企業的客戶是有限的,產品的數量也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通過預測它的有限性,對能賺到的錢做到心里有數。這就需要企業的經營一定做到有價值,要清楚明白企業經營的目的,到底是基于成本考慮還是基于價值考慮。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雖有一定道理,顯然,這是生產觀念時代的思維產物。當今時代,企業的命根不在生產而在于市場,在于客戶。可惜的是,國內的很多企業都缺乏專門研究市場和行業的專業人才,上哪一種產品完全憑老板個人經驗和直覺。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必須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這樣才能保持長效的競爭力。
凡事都有兩面,供給側改革,會讓一部分鈦白粉企業感覺到生存之艱,但也會讓一部分鈦白粉企業看到未來的發展前景,總體而言,短期的陣痛過后,擠干了行業里的水分,剩下的還在堅守的,應該就都是干貨了,去掉浮夸之后,哪些公司能夠閃光,就要拼實力了。這就好比,如果把金子和沙子都扔到水里,你很難分辨,還以為自己淘到好多金子,其實中間大部分是沙子,最后由于無法分辨,還錯扔了不少金子?,F在供給側改革的目的就是,把水晾干,讓時間的風把沙子吹走,留下的金子也就會逐漸閃出光澤。